国内外大学信息查询

“你一定要好好学习,长大才能考上一个好大学”。

这样的话相信大家从小没少听,从小时候起,考大学仿佛就成了我们学习的一个终极目标。

经过了六年小学,三年初中,三年高中的学习,我们距离这个目标也越来越近,但同时也对考大学的意义产生疑惑。

考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?为了学到本领?为了交到朋友?还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?如果不上大学,难道就不能实现这些目标吗?

很多孩子说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,没上过大学的成功人士也有很多。把自己的前途全都寄托在考大学上,对自己实在是不公平。

但是最近的一条新闻,却让不少“读书无用论”者开始思考上大学的真正意义。

武汉学院一名大三的学生,寒假期间从武汉回到河北老家后,不幸被确诊为新冠肺炎。但令人吃惊的是,居然没有一人因他而被感染。

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,但这都要归功于他事先的警觉和回家后采取的一系列硬核措施。

据他自己说,他在整个回家途中都没有摘下口罩,而且还戴了手套避免和别人接触。飞机落地后,他打电话让父亲来接他并且让父亲带上消毒酒精,对自己和行李进行了全面消毒。

回到家和社区说明情况后,他就把自己隔离在了卧室里,在卧室里吃饭学习。被确诊后他住进了医院,索性病症较轻,恢复得很快。

出院后他担心自己的病情反复,于是在车库又开始了为期28天的自我隔离。在车库狭小的空间里,他开始了自己的隔离生活。

一边上网课,一边复习备战考研。每日父亲负责把三餐送到车库门口,他只用手机和家人联系。

正是因为这位同学的“硬核隔离措施”,与他密切接触的人都没有被感染。我们一边为疫情发展揪心时,也发自内心为这个小伙子的先见之明点赞。

央视主持人也总结了小伙子的三点可贵的特质,“有预判、有行动、有担当”。而这三点可贵的特质,正是因为小伙子所受到的教育和接受的信息给了他这样做的理由。

疫情刚开始的那段时间,全国都出现了一种很普遍的现象,那就是年轻人急得要死,中老年人无动于衷,甚至认为年轻人“矫情”“小题大做”。

后来人们才逐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,这才开始觉得受过高等教育的人,思想就是比别人强。

新闻中的伙子,对于事情有自己的判断,并且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,在口罩还有卖脱销的时候,他在回家的途中就戴了三层口罩。

之后的自我强行隔离,主动上报信息,以及出院后捐献自己的血浆等等一系列行动,都体现出了一个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

而这个小伙子,其实是更多受过高等教育年轻人的缩影。教育不是唯利是图的买卖,更像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。

小学时的教育教会你认识这个世界,中学时的教育教你了解这个世界,而大学时的教育则是让你更深入地与这个世界接触。

知识不一定可以改变命运,但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

这里的知识不是单纯指书本知识,书本知识一般被称作“间接经验”,上大学除了要学习间接经验,还要从各方面积累直接经验。

大学中有各种各样的锻炼机会,所谓见多识广,当你的见识越来越多,你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,想法就会越来越多。

当你没有接触一个新的领域的时候,就很难走出自己的舒适圈,能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般大小。

而大学正是提供了一个让你跳出井口的平台。

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事作风和眼界高度

相信大家都知道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的典故:父亲让两个儿子拿着两把顿斧去砍柴,大儿子早早出发,结果到天黑也没砍来一筐柴,但是二儿子却满载而归。

原来二儿子并没有着急砍柴,而是花了些时间将斧头磨得锋利无比,用锋利的斧头砍柴自然会满载而归。

上大学就相当于一个“磨刀的过程”,虽然看起来在学校花了整整三年或四年的时间,但以后的你绝对会感谢这几年的经历。

一个人的眼界是用金钱买不来的

小编不否认这世界上有很多没上过大学仍然“事业有成”的人,但是如果大家把成功仅仅和“有钱”挂钩,那就有失偏颇了。

例如有人因为拆迁而得到一笔巨款,他是变成了“有钱人”,但绝对不能称之为成功。

这笔钱在不同人的身上会发挥出不同的价值,有人会用来挥霍,有人则会用来投资。有人觉得这些钱够花一辈子,有人却用来做公益回报社会。

所以千万不要再被所谓的“读书无用论”蒙蔽了双眼,只要有读书上学的机会,就一定要牢牢抓住。

有的孩子说自己只能考上三本,也就是所谓的独立院校,或者说自己只能考上专科,不知道还有没有读下去的必要。

当然有必要!只要家庭条件允许,必须去读。知识没有贵贱之分,不管是三本还是专科,都是一个增长眼界的平台。

你认为上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呢?